**财信研究解读4月政治局会议:强化底线思维,应对外部冲击**
2025年4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了一次重要会议,深入分析了当前的经济形势,并对下一步的经济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会议的核心议题在于“强化底线思维,应对外部冲击”,这一主题的提出,充分显示了党中央对经济形势的深刻洞察和对未来挑战的清醒认识。
会议首先指出,我国经济虽然在一系列政策措施的推动下,呈现出持续回升向好的态势,但这一基础还需要进一步稳固。特别是内需的回升,虽然在一季度有所加速,但仍未能达到疫情前的水平。消费和投资两大内需增速的提升,对GDP增长的拉动作用有限,显示出经济供强需弱的矛盾依然突出。同时,一些经济薄弱环节,如房地产和民间投资,恢复依然疲弱,居民边际消费倾向也在走低。
外部环境的急剧变化,给我国经济带来了更大的冲击。特朗普政府推出的“对等关税”政策,不仅标志着全球多边贸易体系正陷入系统性危机,也预示着全球经济秩序将面临格局性的调整。这种不确定性,正通过投资中断、效率流失、市场动荡等传导机制,转化为经济运行中的制度性成本。中美贸易关系的紧张,尤其是超高关税可能导致中美贸易完全脱钩,将对我国经济形成剧烈冲击,预计将导致出口大幅下滑,进而影响GDP增速。
面对这一严峻形势,会议强调要“强化底线思维,充分备足预案”。这意味着,党中央已经充分考虑到了外部环境变化可能带来的最坏情况,并提前准备了充足的应对方案。这一思路的提出,不仅体现了党中央的忧患意识,也彰显了其应对复杂局面的决心和能力。
在应对思路上,会议明确了“统筹国内经济工作和国际经贸斗争”的策略。一方面,要坚定不移地办好自己的事,着力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以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来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这要求我们在筑牢高质量发展基础的同时,大力提振居民消费,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由投资、出口驱动向创新、消费驱动转变。
另一方面,国际经贸斗争已成为我国发展的必然选择。面对美国发起的贸易战,我们必须积极应对,既要同国际社会一道维护多边主义,反对单边霸凌行径;又要强化周边外交,构建抵御外部风险的战略屏障;还要加快推动内外贸一体化,支持出口转内销,鼓励企业“走出去”。
在宏观政策部署上,会议要求存量提速与增量储备并举,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财政政策方面,要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超长期特别国债等的发行使用,同时积极储备一批增量政策,以应对不确定性。货币政策方面,要适时降准降息,保持流动性充裕,加力支持实体经济。同时,还要创设新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设立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支持科技创新、扩大消费、稳定外贸等。
在扩大内需方面,会议特别强调了提高中低收入群体收入和大力发展服务消费的重要性。服务消费作为扩内需的长期重要抓手,其提升空间巨大。随着居民收入和财富的增长,消费结构将呈现出由“商品消费向服务消费”转移的趋势。因此,加大对健康、养老、托幼、家政等服务供给的投资支出,将有助于提升服务消费的水平,进而拉动经济增长。
面对外部环境变化对就业和企业的冲击,会议将稳就业、稳企业置于“四稳”工作目标的前两位。这凸显了短期政策重心和紧迫性。预计一揽子稳就业、助企纾困政策将加快推出,包括出台类似疫情期间的阶段性稳企业政策,提高失业保险基金稳岗返还比例,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等。
此外,会议还强调了持续用力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重要性。这要求我们在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过程中,不断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打造一批新兴支柱产业。同时,还要大力推进重点产业提质升级,坚持标准引领,规范竞争秩序,以提升我国经济的整体竞争力。
会议最后强调,要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全面领导,鼓励党员干部迎难而上、主动作为。这一要求的提出,不仅是对党员干部的鞭策和激励,也是对我国经济工作的重要保障。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确保各项政策措施的顺利实施,才能有效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推动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综上所述,4月政治局会议的召开,不仅为我们指明了当前经济工作的方向和重点,也为我们提供了应对外部冲击、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策略和路径。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将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共同推动我国经济实现更加稳健、更加高质量的发展。
转载请注明来自旅行的意义,本文标题:《政治局会议新动向:筑牢底线,积极应对外部经济冲击》